燥字在前的组词燥不搭:怪难为情。
燥刚:1.干燥刚劲。2.指燥烈干热的。
燥劲:干燥强劲。
燥发:谓胎毛始干。指年少。
燥叶:枯叶。
燥吻:干燥的嘴唇。
燥坚:干燥坚固。
燥坼:干燥坼裂。
燥子:即臊子。方言。细切的肉。亦指烹调好加在别的食物中的肉末或肉丁:炒燥子。
燥屎:1.指胃中燥结的宿食。2.歇后语。干搁着。谓事情搁置未办。
燥急:1.干渴得利害。2.焦躁不安。
燥战:激战。
燥暴:1.犹勇猛。2.犹粗野。3.暴躁。
燥气:干燥之气。
燥涩:干燥滞涩。
燥涸:干涸。
燥渴:1.口渴。2.干燥,迫切需要水分。
燥湿:1.干燥和潮湿。2.指日常生活起居。3.指世态炎凉。4.中医指燥热或寒湿的症侯。
燥火:1.烈火。2.比喻焦急烦躁的心情。
燥灼:焦急如焚。
燥烈:1.燥热猛烈。2.犹强烈。
燥热:1.犹炎热。2.形容热得难受。3.形容心情烦躁。4.指燥气。中医谓燥乃干金之气,热是太阳之火。5.指热症。6.指性燥烈干热。(1) [dry and hot]∶空气湿度小而温度高燥热天更要多喝水(2) [dryness-heat]∶中医病证名。又称“燥火”。因感受燥气,耗伤津液,化热化火所致。症见咽干发热、牙龈肿痛、鼻衄干咳等。治宜清热润燥
燥皮:痛快;快意。
燥笔:中国书画术语。谓用笔含墨量甚少。
燥脾:痛快;快意。
燥脾胃:见“燥脾”。
燥荻枯柴:荻:荻草,似芦苇。干燥的荻草,干枯的柴木。指易燃之物。
燥莽:谓因焦躁而鲁莽行事。
燥裂:干燥而开裂。如:口唇燥裂。
燥字在尾的组词卬燥:谓地势高而干燥。
口干舌燥:燥:干。口舌都干了。形容说话太多。
熇燥:干燥。
眊燥:犹干燥。比喻不相关。
顽燥:质地粗劣干枯。
生发未燥:胎发未干。用以指孩童之时。
暴燥:同“暴躁”。
枯燥:单调,没有趣味:生活枯燥ㄧ枯燥无味。
唇干口燥:形容说话过多而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。
唇焦口燥:焦:干。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。
旸燥:天晴燥热。
僵燥:谓硬化,干燥。
急燥:见“急躁”。
明燥:明亮干燥。
炮燥:1.灼热。2.由于心中烦躁而感到身上燥热。
烦燥:同“烦躁”。
焦燥:1.干枯,干燥。2.同“焦躁”。
闲燥:宽静高敞(之处)。
鳖燥:见“鳖懆”。
高燥:1.指高而干燥之地。2.地势高而干燥。[high in altitude and dry] 地势高、气候或环境干燥
发燥:犹发急。
恼燥:犹恼火。
热燥:1.焦躁;焦急。2.犹燥热。
亢燥:高爽干燥。
邪燥:中医指使人耗伤津液的邪气或性。
水流湿,火就燥:水向湿处流,火往干处烧。指物之气质类似必相感应。后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。
豪燥:舒畅。
辣燥:厉害﹔泼辣。
带燥字的诗句1、非胶太燥则太溢《赠寿昌墨客叶实甫》
2、樽中酒不燥《杂诗 其四》
3、七返九还都性燥《快活歌二首》
4、纸穷墨渐燥《北窗试笔》
5、更无背约和燋燥《采桑子·疏帘乍卷孜孜看》
6、秋燥衣巾轻《酬牛相公宫城早秋寓言见示兼呈梦得 时梦得》
7、谩遣儿童采燥柴《偈颂九十三首》
8、墨池水浅笔锋燥《湖山寻梅》
9、风日燥水田《杂兴三首》
10、颇闻大性炎燥《和丹客林公》
11、燥墨瘦字丑不妍《闻孙岩老挂冠叹仰之余辄赋长句》
12、怀燥衲僧《保宁勇和尚赞》
13、便做羊肉燥子《失调名》
14、手柔弓燥猎徒喜《城东马上作》
15、犹未燥《贺新郎 寄辛幼安,和见怀韵》
相关成语枯燥无味,推燥居湿,口燥喉干,口干舌燥,燥荻枯柴,生发未燥,干燥无味,唇焦口燥,枯燥乏味,炙冰使燥,口燥唇干,唇干口燥,水流湿,火就燥